随着近年急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凝血异常患者的诊疗备受关注。为了进一步了解临床医生对出凝血疾病的处理思路和诊疗需求,2022年8月27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携手万孚生物,举行“凝血和细胞损伤标志物早期诊断脓毒症DIC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中期总结会”,国内急危重症专家汇聚一堂,通过直播分享急危重症医学前沿知识,探讨凝血和细胞损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及急危重症患者出凝血问题的救治经验。
为了从TAT、PIC、t-PAIC、sTM、AT、组蛋白、血小板和常规凝血指标中找出能够早期诊断脓毒症DIC的标志物组合,进而更有效地早期诊断脓毒症DIC,评估凝血和细胞损伤标志物对脓毒症人群、脓毒症DIC人群的预后价值,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设计了凝血和细胞损伤标志物早期诊断脓毒症DIC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由万孚生物协助组织全国十余家单位共同参与此项研究。
8月27日的中期总结会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童朝阳教授作为大会主席致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邵勉教授首先进行了“凝血和细胞损伤标志物早期诊断脓毒症DIC的前瞻性研究中期总结”的汇报。现场,邵勉教授介绍了各单中心项目推进日程、EDC病例登记进度、临床信息访视图及研究相关数据收集的完整程度等。初步数据表明,TM、t-PAIC在non-DIC和脓毒症DIC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TM、t-PAIC、PIC在脓毒症存活和死亡人群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后续,各中心将继续进行脓毒症DIC的病例进行收集并及时填写EDC病例登记,并提出新型凝血标志物可以帮助临床更全面的评估脓毒症凝血紊乱。
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中期总结后,国内的一众专家也分享了脓毒症凝血新进展及救治新经验。
童朝阳教授在会议总结中表示,对脓毒症DIC的治疗研究后续还有很多路要走,并表达了对新项目的期许,期望其可为临床带来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