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编辑:联盟菌
在过去五年间,集采每下一城便是对该耗材领域的一次重塑。如今,随着 神经介入产品的国产化比率持续提高,这一领域也加快脚步 迈入集采的全新阶段。
又一类高值耗材,开始大降价!
3月7日,资阳市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关于开展四川省脑脊液分流系统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据《意见稿》,本次带量联动采购由资阳市医保局牵头, 四川省内所有有采购脑脊液分流系统类医用耗材需求的 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疗机构,下同) 均应参加,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按定点协议要求参加,其他医疗机构自愿参加。
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医保局医保医用耗材编码前7位为 C040701、C040702、C040703、C040704、C040706、C040708、C040710、C040712、C040715的产品。具体分为: 脑室腹腔分流系统以及 腰骶腹腔分流系统两大类。
据了解,此次四川集采将通过 带量联动、双向选择的方式, 联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带量采购价格。 采购周期为2年。采购需求量原则上不低于同产品系统类别历史手术台数的 80%。
报价规则如下:
产品系统申报 价格包含产品系统内各部件价格(含产品系统配送费用、配套工具配送和使用费用、伴随服务费用)之和。申报企业报价时按照各产品系统类别的各个部件分别报价,产品系统申报总价等于各部件价格之和。各产品系统中除固定压/(特殊)可调压阀门之外的其余 部件价格之和不得超过产品系统总价的50%。有复合功能的部件价格为各部件价格之和。
同一申报企业的脑室腹腔分流系统(3个产品系统类别)的同一部件,不区分规格型号, 仅允许有一个申报价。
同一申报企业的腰骶腹腔分流系统(2个产品系统类别)的同一部件,不区分规格型号,仅允许有一个申报价。
所有申报产品(具体到规格型号) 须如实填报全国省级平台最低挂网价。
中选产品确定规则:
在满足上述报价规则的前提下,按以下要求确定拟中选产品:
1、省级(含省际联盟)曾中选的申报产品(曾中选产品)。
企业各产品系统总价和各部件单价同时满足: 不高于其在全国各省级(含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曾中选最低价格,则成为本次带量联动的拟中选产品。曾中选价格以企业申报信息截止之日前为准。
2、省级(含省际联盟)未曾中选的申报产品(未曾中选产品)。
(1)全国各省级(含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未曾中选产品,如在本次带量联动采购中有本企业同产品系统其他曾中选产品,企业产品系统报价 不高于在全国各省级(含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本企业同产品系统曾中选最低价格,则成为本次带量联动采购的拟中选产品
(2)全国各省级(含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未曾中选产品,如在本次带量联动采购中无本企业同产品系统其他曾中选产品,企业报价 不高于在全国各省级(含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同产品系统曾中选最低价格,则成为本次带量联动采购的拟中选产品。
外资垄断!
23省集采国产“全军覆没”...
除了四川,2023年开展的 河南23省神经外科联盟集采中也曾出现,但彼时 脑脊液分流系统中选企业仅4家,分别为 美敦力、英特格拉、克里斯托福弥提柯、法国索菲萨, 国产企业“全军覆没”。
脑脊液分流系统作为颅脑外引流手术的关键工具,在神经外科治疗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我国神经外科疾病患者数量的持续攀升, 颅脑外引流系统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
然而颅脑外引流系统行业 存在极高的技术准入门槛,产品基本依赖国外企业供应。 根据QYResearch报告,全球脑脊液分流市场95%的份额被美敦力、英特格拉、索菲萨三家瓜分。
如上图表/数据,摘自QYResearch最新报告“全球颅脑外引流系统市场研究报告2023-2029.
这种“技术卡脖子”直接推高了我国神经外科手术成本——一台常规脑积水引流术的耗材费用占比超过60%。也导致脑脊液分流系统的产品价格上年居高不下:固定压脑室腹腔分流系统单套售价约数千元,可调压系统可高达数万元。
不过近年来,在市场需求快速扩张以及国家推动医疗器械国产化等政策的助力下,国内诸如 山东百多安、山东大正、山东威高以及微创等企业,实现了颅脑外引流系统产品的技术突破。
如今,神经外科集采步伐不停,四川省的集采能否打破“河南23省神外集采”国产零中选的僵局?国产企业能否从外资巨头手中夺得一席之地?一切答案,静待时间揭晓,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集采扩围,
神外领域洗牌加速!
神经介入耗材的集采风暴始于2021年,从硬脑(脊)膜补片、弹簧圈等高值单品切入,弹簧圈均价从1.3万元断崖式跌至4000元,打响“万元耗材百元化”第一枪。
2023年,神经介入耗材首次纳入21省省际联盟集采,出血类—弹簧圈的平均降幅为64.1%,最高降幅达到80.07%,弹簧圈的平均价格从1.3万元降至4000元左右; 外资企业中选占比为58%;
2024年成为分水岭:京津冀“3+N”联盟对颅内取栓支架、血栓保护装置等4类产品集采,均价降幅67%, 取栓支架从2.69万元暴跌至4400元,外资中选率骤降至20%;同年安徽集采中,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最低报价6.2万元,外资占比首次跌破40%。
进入2025年,河北牵头全国联采覆盖25省血流导向密网支架、27省颅内球囊扩张导管,近乎等同于国家级集采规模, 外资垄断的最后壁垒也将面临价格重塑。
当下,随着四川省本次集采启动。2025年,不管是 新品种的集采,还是 降价执行,对于神经介入耗材领域的所有企业来说,注定是令人难忘的一年。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国家提出及医院的重中之重,市场潜力巨大,打造智慧医院项目,抓住就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