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大批耗材“打包”式集采启动。
47个产品类别
17日报价,19日开标
3月14日,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开展输液港等24种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到期接续采购报价工作的通知》,开展输液港等24种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到期接续采购报价工作。
按照采购文件关于报价的规定,24个采购品种分47个产品分类进行报价。

(完整版见文末)
一次性鼻胆引流管、一次性使用压力传感器、漏斗胸矫形器、胸腹腔穿刺器、中心静脉导管(普通型、抗感染型)、镇痛泵(电子镇痛泵)、气管内插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插管)等9个有系数关系的产品分类,申报企业需先选择一个符合申报条件的代表品,再以企业为单位进行报价。
一次性口咽通气道、麻醉管路、一次性乳头切开刀(三腔)、骨水泥(关节用)、输液港、抓捕器、套扎器、胸(腹)腔引流管、冠状动脉内分流管、镇痛泵(普通镇痛泵)、气管内插管(双腔气管插管)、血糖试纸、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雾化器、一次性使用阴道扩张器、一次性使用静脉营养输液袋、一次性使用肠内营养输液袋和一次性使用宫颈球囊导管等18个采购品种的申报企业无需选择代表品,以企业为单位直接进行报价。
此次模拟报价时间:2025年3月17日9:00-3月17日15:00;模拟报价解密时间:2025年3月17日15:00-3月17日17:00。正式报价时间:2025年3月19日9:00-3月19日15:00;正式报价解密时间:2025年3月19日15:00-3月19日17:00。
根据此前文件,接续中选规则如下:
2025,大批耗材仍将集采降价
随着河北省将主动脉支架纳入集采,耗材集采的覆盖品类基本形成闭环。但仍有大批耗材未达到合理价格水平,观察来看,2025集采力度不会减弱。
目前今年正在进行中和即将进行的耗材集采统计如下:
去年在国家医保局指导下多地已牵头启动了7个耗材全国联盟采购项目,今年全国联采项目依然会继续。
目前已有四省明确将承担新的耗材全国联采项目,分别是福建、湖南、新疆、河南。其中湖南明确了采购品类,即高频电动刀头。福建明确今年将牵头组织开展1-2类医用耗材全国联盟集采,积极参与其他省份联盟采购。新疆将发起新疆牵头、全国参加的联盟采购。河南也已明确,将积极承担“一省牵头,全国联采”的集采任务。
除全国联采外,联盟、省际、省级、地市级集采也会继续扩围。河北已在进行胸主动脉支架、腹主动脉支架集采前的准备工作,福建明确大力推进地市普耗集采改革,原则上具备条件地市至少承担1项普耗全省联盟集采任务,年底前全省集采耗材力争达到70类。
广西将牵头开展中医针具类耗材省际联盟集采,力争到2025年底全区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到90类以上。安徽将开展省级(含省际联盟)医用耗材集采不少于1个批次。
此外,耗材国采继续开展。今年1月,国家医保局召开的“保障人民健康 赋能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下半年开展第6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同时将在地方层面开展具备专业特色的全国联盟采购预计达到20个左右,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以及高值耗材等。
集采进入到2025年,伴随配套机制的成熟,从最初的“卷低价”进入到“赋能”阶段。带量采购跳开代理商环节,中标产品直接进医院,一次中标可实现全国或联盟地区规模化销售。大幅减少中间环节的维护成本,阻断灰色空间,企业核心竞争力由水面下的灰色操作转变为阳光下的公开竞争,更加公开公正透明。
除阻断灰色空间外,集采还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的回款成本。集采产品实行直接结算机制,回款周期得到机制保障。根据此前赛柏蓝器械收集投票显示,集采产品半年内回款占比最大,而非集采产品回款大多在1年-2年及以上,集采产品比非集采产品的回款周期明显缩短。
对于回款困难的企业而言,及时回款能很大程度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如内蒙古一家大型医药企业集采前后回款周期缩短了300天左右,仅此一项就为企业每年节省4000多万元的资金成本。
业内专家坦言,省去销售成本+直接结算可以为企业节约50%-60%左右的成本,如果企业通过集采能把偏远地区覆盖到,是能够实现产出比最大化的。
集采正在加速耗材竞争机制的改变,2025年市场又将发生哪些“进化”,值得期待。
附:输液港等24种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到期接续报价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