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缝合线等5类耗材,联盟集采将启动
据华招器械网消息,3月28日,辽宁省医疗保障平台发布《辽宁省关于开展省际联盟缝合线等5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产品信息维护工作的通知》。其中显示,为做好省际联盟缝合线等5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现开展拟带量采购产品信息维护。
产品范围包括:缝合线、注射器(带针)、泵用输液器、真空采血管(含静脉血样采集针)、吸氧管。
信息维护时间为2025年3月31日至4月14日17:00。
省际联盟集采方面,去年也有一些项目围绕低值耗材领域开展,整体议价能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有内蒙古牵头的预充式导管冲洗器集采(平均降幅85.4%)、辽宁牵头的无针连接件等6类耗材集采(平均降幅77%)。
辽宁在牵头低值耗材联盟集采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新一轮集采正式文件尚未出炉,后续在征求意见环节,相关企业也可进一步关注。
开年以来,低值耗材集采动作密集。据赛柏蓝器械梳理,截至目前已有湖南、江西、河北、江苏、辽宁、福建等多地推进低值耗材集采。
其中,福建已明确,今年将“大力推进地市普耗集采改革,原则上具备条件地市至少承担1项普耗全省联盟集采任务”。
河北、江苏为接续采购。河北输液港等17种耗材集采以及三明牵头的血糖试纸等7种耗材集采开展接续采购,近期已公布拟中选结果。其中三明牵头集采主要为低值耗材,上一轮中选产品平均降幅70.62%,最大降幅93.02%。江苏真空采血管也将开展接续采购,上一轮集采平均降幅37%。
02
集采“飓风”之下
成本、创新如何并行?
根据临床用途的不同,低值医用耗材可以分为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类、注射穿刺类、医用高分子材料类、医用消毒类、麻醉耗材类、手术室耗材类、医技耗材类等。《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年版)》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国内低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将达到2200亿元。
千亿市场之中,集采“飓风”的颠覆性影响已较为明显的显现出来。整体来看,耗材集采虽然主要在高值耗材领域开展较多,但临床用量较大的普耗也颇受关注。数年间的价格下压,让这一红海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集采时代,马太效应更为明显。对于普耗厂家而言,“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凸显。而头部企业基于较大的生产及销售规模,可依托产业链优势、跨区域布局优势等,有效提升公司的成本竞争优势。
主营医用穿刺针、医用输注器械的康德莱在企业财报中指出,集采政策推动的激烈竞争环境下,产品成本成为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集采之下,企业也在转变经营策略。
康德莱指出,集中采购促使经销商向配送和服务商转型,公司通过资源整合与投资并购,已在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等地建立区域渠道和配送服务机构,并加大医院终端的 SPD 配送服务拓展,组建专科产品营销服务团队,推进“代理经销+配送+供应链第三方服务”的营销模式。同时,以集采招标为契机,拓展空白市场,挖掘集采中标后的产品边际效益,将更多的产品,通过集采的新途径,延伸到各区域的终端医院。
创新依然是在行业竞争中获胜的重要筹码。
以辽宁此次将开展集采的手术缝合线为例,从终端市场来看,医用缝合线已经达到百亿规模,其中,抗菌缝线占据了近半数市场。相比于传统可吸收缝线,抗菌缝线的生产成本略高,终端价格亦有一定比例的上浮空间。但长期以来,抗菌缝线基本由外资巨头独家供应,市场竞争格局单一。国产厂家如健适医疗等在高端缝线领域多有布局。
主营医用敷料的健尔康则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在高端医用敷料领域的产品布局,加大研发和技术创新投入。当下,医用敷料行业正在不断向高端化产业转型升级,全球趋势来看,下游市场对多功能、新材质、高附加值的医用敷料需求明显增长。而我国医用敷料产品的生产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产品主要以传统医用敷料以及卫生纺织品等为主。
整体来看,高端市场的开拓势在必行,创新仍将带来较多增长机会。
【来源:赛柏蓝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