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耗材集采持续扩围,截止目前,几乎所有重要、具有一定规模的耗材品类都已纳入集采之列。
国家医保局透露,2025年医保部门将继续大力推进药品与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具体而言,国家层面计划于上半年启动第11批药品集采,下半年则进行第6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并视情况启动新一轮的药品集采。此外,预计将有约20个具备专业特色的全国联盟采购项目在地方层面展开,涵盖中成药、中药饮片以及高值耗材等领域。
与此同时,2025年也将见证多个重要耗材集采项目进入实施阶段,相关产品的价格预计将实质性下调。
第五批耗材国采
第五批国家耗材集中采购聚焦于人工耳蜗与外周血管支架两大品类。人工耳蜗方面,需求总量达1.1万套,共有5家企业成功中选,涵盖了如奥地利美迪医疗、美国领先仿生、澳大利亚科利耳等国际品牌,以及上海力声特、浙江诺尔康等本土企业。而在外周血管支架领域,需求高达25.8万个单位,18家企业脱颖而出,包括美国康蒂思、柯惠、雅培、波士顿科学、德国百多力等国际巨头,以及上海美创医疗、归创通桥等国内优秀企业,产品供应呈现多元化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外资企业在所有四个采购组别中均占据领先地位。
据国家医保局透露,人工耳蜗的中选结果预计将于2025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附近实施,而鉴于外周血管介入耗材的复杂性与备货周期,其中选结果则计划于2025年5月落地。
甘肃牵头24省外周血管介入集采
此处为问题不足此处为问题不足此处为问题不足此处1月17日,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宣布了外周血管介入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采的中选结果,共有44家企业的124个产品成功中选。
此次集采涵盖了针对肝癌、肺癌等高发病率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所需的关键耗材,具体有五类高值医用耗材:微导管(含套装)、微导丝、明胶海绵、栓塞胶和栓塞微球。
此次集采周期为两年,实现了100%的企业中选率和98%的产品中选率,平均降价幅度达到62.21%。
根据首年约定采购量和联盟省份平台的最低挂网价计算,预计将为参与集采的24个省(市、自治区、兵团)节省资金约10.02亿元。参与集采的联盟成员广泛,包括甘肃、河北、山西等地的24个地区。为问题不足此处为问题不足此处为问题不足此处为问题不足。
河北牵头27省血管介入集采
河北引领的血管介入联盟集采于1月22日至27日公示了拟中选名单,作为2024年全国七大集采项目之一,其周期为两年,涵盖四类血管介入耗材,吸引了27个省份参与。未参与的省份包括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而安徽、河南则选择性参与了部分产品的采购。由于血管介入耗材整体价格偏高,且当前临床主流产品多为进口,因此外资企业在此次集采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多数产品市场中,头部企业与其他竞争者之间存在显著差距,仅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快速交换型)市场情况有所不同。
浙江牵头乳房旋切针联盟集采
浙江牵头的乳房旋切针省际联盟集采于1月10日公布中选结果。此次集采系七大全国联采项目之一,采购周期为3年,全国3616家医疗机构参与,首年采购需求量66.68万根。
乳房旋切针产品均价从3000元左右降至821元,按首年约定量测算,预计将节约费用近18亿元,中选结果将于2025年上半年在全国落地执行。
纳入本次集采范围的乳房旋切针是女性乳腺癌早筛和诊疗中常见的一次性耗材。参与本次集采报价的16家企业全部中选,9家企业通过首轮竞价中选,7家企业通过二次报价复活中选。其中A竞价组(占95%以上采购量的企业)中,泰维康、巴德、豪洛捷等3家进口企业均在首轮竞价中选,其中,泰维康以A组最低价827元中选,降幅近70%。利福昇以B竞价组最低价546.66元中选。
联盟集采覆盖全国32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安徽牵头28省体外诊断试剂集采
安徽牵头的28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拟中选结果已于1月3日至1月7日进行公示。
此次集采包括16项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9项甲状腺功能检测试剂,共28省(自治区、直辖市)1.18万家医疗机构参加。中选检验试剂平均降幅52.62%,最高降幅为84.25%,预计一年可为联盟省份医疗机构节约试剂采购费用超过100亿元。
安徽商报讯,在此次集采中,包括罗氏诊断、雅培、贝克曼、西门子等占据90%采购需求量的进口企业,以及迈瑞、安图、新产业、迈克、亚辉龙等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均积极参与并实现了超过50%的降幅成功拟中选。对比某主流企业在安徽省面向医院的销售价格,集采前后变化显著:例如,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试剂的价格从15.4元/人份降低至8.5元/人份;糖类抗原试剂的价格也从35元/人份大幅下降至13.5元/人份。此外,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检测试剂的平均价格,也从31.1元/人份降低到了13.5元/人份。
此外,根据国家医保局统一部署,安徽省医保局聚焦医疗机构普遍开展且医疗服务价格偏高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开展规范治理,自2025年1月1日起,糖类抗原检测、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检测、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检测、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检测、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由60元/次降至50元/次,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检测由55元/次降至50元/次,治理后7个项目价格平均降幅16.7%,年减轻全省患者负担约6500万元。
安徽省肿瘤标志物试剂集采与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联动之后,7个肿瘤标志物试剂集采中选价与降价后的检测收费价格之比为27%。对于安徽省处于全国较低价格水平的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等检测项目,本次集采后没有联动降价。
江西牵头27省生化诊断试剂集采
江西主导的生化试剂联盟集采在1月2日揭晓了中选结果,根据江西医保局的通知,这些中选结果将于2025年3月1日起在江西省医疗机构正式执行,首个采购周期将持续至2026年2月28日。此次集采覆盖了糖代谢、离子微量元素、血脂脂蛋白、肝功能、胰腺类和肾功能等多个生化诊断试剂类别。据悉,共有181家企业参与了线上报价环节,其中154家企业成功拟中选,拟中选率高达85%,中选产品的平均降价幅度更是达到了70%。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豪迈生物、广州科方生物和北京万泰德瑞三家企业在离子微量元素中的磷(P)项目上报出了全场最低价,仅为0.03元。
福建牵头血管闭合结扎夹全国联采
福建牵头的血管组织闭合用结扎夹医用耗材全国联采中,共91家企业中选,中选产品平均降幅59.83%,按照联盟省份首年采购需求量计算,预计每年可节约医疗费用约23.65亿元。
据福建医保局消息,集采中选结果将于2025年2月14日在福建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和采购交易子系统挂网,并于2月20日起正式执行。
血管组织闭合用结扎夹可适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腺外科等多学科手术。此次血管组织闭合用结扎夹类耗材集采覆盖全国所有省区市,共有国内外95家生产企业参与集采、6635家医疗机构申报采购需求量。
在血管组织闭合用结扎夹的集采中,单发产品的平均降价幅度达到了66.17%,而连发产品的平均降价幅度则为34.42%。以肾癌切除术为例,每台手术通常需要约30个结扎夹。在集采之前,每台手术使用的这些结扎夹的耗材成本高达4000多元。然而,在集采之后,如果选择中选的主流产品,手术耗材成本可以显著降低至约1200多元。这意味着每台手术可以节省约2800元,降价幅度高达70%。